魏孟鈞中醫師|診間裡外|中醫內科 WFU

2024年7月21日 星期日

中醫師用親身經歷告訴你感冒更該看中醫





何謂免疫負債


從2020年COVID-19全面侵襲世界至今,已經有長達三年以上籠罩在疫情的陰影底下,大家也已經習慣戴口罩的日常生活。在強制戴口罩的這段時間,因為口罩提供了非常完善的基本防禦功能,讓大家在這段時間不僅減少接觸COVID-19病毒的威脅,也同時降低流行性感冒、季節性感冒或其他透過飛沫傳染的疾病傳播的機率。

然而隨著COVID-19疫情自2023年初陸續趨緩,各國的口罩令逐漸開放,各種藉由呼吸道傳播的病毒們似乎開始蠢蠢欲動,而人們也因為這三年防疫規範,已經很久沒有接觸到這些病原,對這些病原抵抗力也比過去要差,很多免疫學領域的專家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免疫負債,這種免疫負債在小朋友年長者免疫力低下的族群特別常遇到,當遭遇這些傳染性疾病時也特別容易演變成重症。


免疫系統-身體裡的十萬大軍


免疫系統是人體用來抵禦外來病原體的防禦工事,就像是人體的軍隊和城牆一樣,確保人體不會遭受這些外來病毒、細菌侵襲而生病。然而免疫系統的健全,有賴於充足的營養和休息,才能產生足夠且健康的免疫細胞及抗體,在外來病原體侵入時才能當一個稱職且驍勇善戰的戰士,打完仗之後也才能快速恢復好能迎戰下一次的入侵。

此外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文獻證實,腸胃道裡有很多共生菌叢與人體的免疫系統息息相關,消化道內的益生菌(好菌)越多,壞菌就越少。這些好菌可以製造對免疫系統有幫助的物質,同時也會佔據消化道中的生態棲地,讓病菌比較難在體內生存繁殖。


免疫低下的常見原因





銀髮族長輩們因為身體慢慢在衰退,消化功能比較差,營養的吸收會比年輕人差,也就比較不容易產生充足的抗體,生病後也比較難修復。常常攝取不健康的食物,或是營養攝取不充足,也會讓免疫細胞增生的效率比較差、產生抗體速度比較慢,另一方面腸道也比較少好菌,會讓免疫系統功能比較低下。有些人先天免疫系統功能就有缺陷,或是後天受到病毒感染,使免疫系統功能癱瘓掉,也會比較容易遭受感染。

癌症患者在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的時候,因為部分化療藥物具有抑制骨髓造血幹細胞增生的副作用,白血球會比較低,因此在接受化/放療期間,患者的免疫功能比較低下,很容易因為小小的感染便會引發敗血症。

除了營養以外,充足的休息、規律的日常生活,對於免疫系統的正常發揮也是非常重要的。充足的休息才能讓身體有足夠時間可以修復受損的組織、器官,如果長期處於過勞、精神緊繃、常常熬夜、三餐不定時定量,或是常暴飲暴食,吃進很多有害健康的食物,比如高糖、高油、高鹽的食物、精緻化食物等。

一方面這些食物含有非常多的自由基,會造成身體內組織的氧化傷害,另一方面這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也會造成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情形,免疫系統光是處理這些慢性發炎的情形,要處理掉這些因為慢性發炎損傷的細胞就已經應接不暇了,哪有足夠的資源去對抗外來的病原侵襲呢?

當你發現你越來越容易疲倦,常常感冒,容易拉肚子或脹氣,容易發炎,小至容易嘴破、皮膚癢、長疹子,大則容易低燒,感冒容易引發肺炎、支氣管炎傷口不易癒合,容易發生蜂窩組織炎等情形,這些正代表你已經免疫功能低下的警訊。




中醫師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前面提過,壓力、過勞、不規律的生活習慣都會讓免疫低下,我自己就有親身經歷,在中國醫藥大學念書的時候,我好不容易靠中藥,把自己照顧到半年到一年才會生病,然而自從升R3以來,幾乎一個月重感冒一次,其中有兩次甚至到支氣管炎,連續高燒幾天而須請假休息。

這兩次感冒症狀因為太不舒服,呼吸費力還會喘,高燒難退,迫使我不得不看西醫、服西藥,結果拖了快一個月都還在咳嗽,也因為服用抗生素,吃什麼拉什麼,沒什麼食慾,感冒後體力也下降很多;原本慢跑可以跑個3km,橢圓機可以用6級阻力踩半小時不覺得喘或累的,感冒後阻力都得下調到3級才踩得動,慢跑跑個5分鐘就不行了。唯一的好處大概就是,因為這兩次的感冒,我體重兩週就掉了3公斤,而且沒胖回來吧(苦笑)。

因為發現用西藥處理,身體恢復很慢,而且體力會很明顯下降,在六月這次感冒(對,我六月又感冒了,所以拖很久才能更新),我決定堅持用中藥來處理,用自己來實驗一下中醫、西醫到底誰比較會處理感冒?(夠有實驗精神了吧!?)

結果發現,六月這次純用中藥處置的感冒,為期只有一週,所有症狀就都沒了,就開始可以正常的日常生活,而且剛痊癒就去運動也可以輕鬆用原本的6級阻力踩橢圓機,重訓時教練還覺得我狀況比之前好很多,可以恢復常規慢跑里數也不會太累。唯一的缺點就是,體重又回來了(還是苦笑)。


感冒中西醫觀點大不同


中醫和西醫在疾病治療上一直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是基於中醫和西醫看待疾病與人體的觀點很不一樣所造就,但並不代表孰優孰劣,而是應該互相揚長補短,提供大眾多元的治療方案讓大眾依照自身的需求做選擇。

過去大家所能接觸到的醫學知識都是基於「生物學」、「化學」為理論基礎發展而來,用微觀的觀點看待疾病,因此會採用各種分子醫學、精準醫療的方式去面對各種不同的疾病,包括傳染性疾病也是一樣,主流醫學傾向去找出這個致病原,詳加研究它的特徵以找出可以突破它的方式;對於相應的症狀,也會找出導致這些症狀的原因、分子機轉。

中醫切入的觀點和主流醫學並不一樣,而是古人基於對自然界和整體的觀察,結合先民們生活經驗的累積,逐漸建構成的醫學理論架構。這個理論不只奠基於生物、化學,還包括物理、地球科學、曆法、地理等領域,是非常複雜的理論系統。(寫到這裡,真心覺得古代人會不會是外星人來著,怎麼這麼聰明,可以融合這麼多知識XD)

中醫會將所觀察到的現象做歸納與演繹,以感冒為例,不論是流行性感冒、腺病毒、舊的冠狀病毒、新冠肺炎,或是其他新興傳染病,對於中醫來說都歸納為「外感」,如果是傳播力比較迅猛、致死率比較高的,就稱為「時疫」。同樣面對「外感」、「時疫」,每個人因為脆弱的系統不一樣,可能有不一樣的症狀,這也是中醫亙古巨著《內經》所說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在過去克流感還沒有研發出來的時候,西醫在對付流感這種病毒性疾病通常只能採用支持性療法,除了囑咐患者多喝水、多休息以外,有鼻塞、流鼻水就給抗組織胺;有發燒、肌肉痠痛就給普拿疼、NSAIDs(非固醇類消炎止痛劑),其他只能等患者身體漸漸恢復,至於感冒後久咳不癒大多給Codein、支氣管擴張劑、Actein,有些人反應可能還不錯,但也有些人跟我一樣也是咳很久,怎麼吃這些西藥都沒有明顯改善。

中醫面對這種傳染性的疾病,就像是古代軍隊打仗一樣,每位將軍會有自己的戰略,武力比較強盛的可以直接衝鋒陷陣(清熱瀉火解毒),殺敵無數;武力比較弱的可能要先補充糧草(扶正),有足夠的醫藥,或是藉由地勢的優勢(因勢利導),或像戰國時代一樣採用外交手段,聯合其他軍隊攻打共同敵人,又或是透過派出情報人員刺探敵情,又或找出內奸減少損失(化瘀、化痰),又或服降敵將。

運用不同治療方式可能產生不同反應,但最終都是以治癒疾病為其目的。因為每位醫師開立處方的臨床思維不一樣,有溫病學派、傷寒學派、實證醫學派等等,造就不同風格的治療方案,但每個治療方案都是針對病患情況量身打造的,可以說每一張處方開立過程都是精彩的臨床思辨與藝術。


中醫分期治感冒





不論感冒或是傳染力比較強的流感、新冠肺炎,從中醫觀點,整個自然病程大約都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也就產生不同階段的治療方向:

1. 初期:潛伏期

此階段病毒剛入侵,開始複製,這時候中醫可以趁病毒還沒大量複製的時候,把病原擋住,阻止病程往下進展。這時候常常會使用解表藥物,以我所跟隨的經方派來說,主要是一些桂枝湯、麻黃湯等的加減方,目的是抗邪外出

2. 中期:病毒複製期

如果前一階段沒擋住,此階段病毒開始大量複製。以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來說,免疫細胞作用,開始產生抗體大約在第七天達到高峰,這一個階段也同時是屬於邪正相爭的階段。正氣是指人體正常應有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系統抵禦外來病原的能力(衛氣),也就是免疫系統的正常作用;邪氣指的就是入侵且正在大量複製的病原體。

這個階段由於免疫系統的作用,會有高熱的情形,除了可能會用桂枝、麻黃等方劑繼續抗邪以外,中醫師可能會使用清熱效果比較強的藥物,例如石膏。

3. 後期:復原期

一般來說,普通感冒的自然病程,大約在七天會結束,但是因為免疫系統剛打完一仗,可能旁邊硝煙四起,戰火還沒全滅,可能會有餘熱未盡的情形,這時候我們正氣可能也不是很夠,但敵軍已經退出了,我們要進行善後、修復的工作,受傷的士兵(受損的組織)要休養,這時候可能會有氣陰兩虛的情形,如果這個階段餘熱還有點旺盛,可以使用竹葉石膏湯,清氣分餘熱;如果主要剩一些後遺症,比如最常見的久咳不癒,則要視患者的體質決定主方。

中醫治療感冒,是讓病毒、細菌自己離開;西醫治療感冒,是把病毒殺死、讓病毒不能複製。兩種做法,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只有適合與否。


感冒用西藥,適合嗎?


其實生病了就應該多休息,身體才能比較快復原,但是現今社會生活步調快,而且工作壓力也比較大,很多上班族不敢請病假,常常會需要抱病上班,如果這時候症狀還很嚴重,頭昏昏沉沉的大概也很難工作;或是學生即將面臨大考,可能也不敢請假休息。

身為中醫師,以我的觀點,如果隔天非上班、上課不可,或是最近有非常重要的專案、考試,或是症狀真的很不舒服而影響休息的品質,少量使用一些西藥改善局部症狀是可以接受的。不過這些症狀用藥,都不應該長期使用,尤其是退燒藥

為什麼不應該隨便使用退燒藥呢?免疫系統的活化是需要一定的溫度才能達成的,稍微高的體溫同時也有助於減緩病毒的複製,如果任意使用退燒藥,免疫系統就無法正常作用,消滅病原菌,病程可能會拉比較長,身體恢復的速度也會比較慢;如果長期使用這些會影響免疫系統的藥物,也會發現越用越容易感冒、越容易生病、生病也越難痊癒

怎樣才是正確使用退燒藥呢?當患者高燒超過39度,或是未滿39度但很沒精神、食慾很差的時候,可以依照西醫師醫囑使用退燒藥。

因此感冒的時候,如果真的很不舒服,可以服用一些西藥緩解症狀,讓患者可以好好休息;另外也建議可以服用合格中醫師開立的中藥幫助抗邪外出,以及感冒後期的復原。如果免疫低下、有慢性病或是其他符合公費抗病毒藥使用資格的人,可以經醫師評估後服用抗病毒藥一個療程(抗病毒藥或抗生素需服完療程,病好了也不要亂丟,應該要交給藥局回收,以免產生抗藥性)。小朋友的感冒更建議以中藥為主。


關注我了解更多中醫科普知識
點我掛號

2024年6月23日 星期日

且讓生死兩相安



(圖:Canva-AI繪圖)

「當沒有辦法治療病人的時候,我們要治療家屬。」--奇美醫院重症加護病房陳志金醫師

延伸閱讀: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陳志金醫師《ICU重症醫療現場》


最近手上又有幾例令人頭痛的會診病例,頭痛的人不是中醫師,而是西醫照護團隊們。為什麼這幾例會讓西醫照護團隊如此頭痛呢?其實主要是因為患者可能因為年紀太大,或是疾病已無法治癒,可以預期將不久人世,但家屬心理上還沒有辦法接受,因此希望繼續在重症加護病房繼續全力救治,而中醫是家屬眼中最後一根浮木

一位將近90歲的老奶奶,早在今年初的時候就因為呼吸衰竭,難以脫離呼吸器,在本院的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中照顧,那時就曾經會診中醫,在中西醫共同照護下,成功脫離呼吸器到一般病房,但因為奶奶年紀真的太大了,也有許多慢性病,因此脫離呼吸器不久又因為高碳酸血症,又轉回重症加護病房住了幾天,後來生命徵象穩定後到呼吸照護中心照顧。

好景不常,五月中,奶奶因為嚴重肺炎、血氧低、急性腎損傷的情形被收入內科重症加護病房中。因為上次曾會診中醫,對我們的照護印象深刻,因此再度會診中醫。這一次奶奶表現出來的是肺炎的常見脈象,主治醫師開了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在治療過一段時間後,奶奶肺炎的情況漸漸好轉。

但畢竟奶奶年紀比較大了,每次的治療其實都會損傷正氣,直到有一天去看病人的時候,主護跟我說,奶奶這幾天消化越來越慢了,小便也變少了,西醫主治醫師跟家屬說明患者的情形,認為整體的情況慢慢往衰竭的方向走,希望家屬可以討論接下來是否要進入緩和醫療,讓奶奶不要受那麼多苦,然而家屬希望奶奶「呷百二」,希望繼續救治。

我把了一下奶奶的脈,心想「嗯......脈的形勢已經撐不起來了,一按下去就散掉了,就像失根的植物般,沒有什麼生氣......」,主治醫師帶著我們一行人到MICU看看這位奶奶,並開了中藥。

接著幾次去探望奶奶,奶奶消化漸漸變好了,小便恢復了,不用再緊急洗腎,但是早上看的時候脈都很有力,到了下午又回到沒有生氣的脈象。後來幾次,就連早上去看望奶奶,脈象也是散亂沒有生氣。家屬看到中醫的訪視,也一直詢問奶奶把脈的結果如何?有沒有機會?是不是穩定?這些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很難回答的問題。

重症加護病房其實是給有危重症病人在急性加強照護時使用的,在健保給付上會有一定天數,這樣的制度設計其實是其來有自,目的是讓有限的醫療資源獲得合理的分配,讓更多需要重症照護的病患可以獲得妥善的照護。也因為這樣的設計,台灣的醫療救了非常多垂危的病人,也拯救了無數的家庭。但是這樣的加強照護並不適用於已經病況穩定或慢性衰竭的病人,然而奶奶的家屬們似乎都希望繼續在MICU救治,因為醫療團隊的治療策略與建議,明顯與家屬的期待不同,因此針對這個個案進行了一次跨團隊照護會議及家庭會議,以溝通及確定接下來的治療目標都有共識。

在很多案例中,往往每天都來看的家屬會認同醫護團隊的做法,願意聽取專業建議;然而平常在外地,久久無法來探視病患的親友,卻會持相反的意見,甚至會質問醫療團隊。我們可以理解,因為他們無法常伺於患者左右,所以更希望患者「好好活下來」,才能繼續讓他們盡孝。偏偏後者卻是主要決策者。這位奶奶也是遇到一樣的情形,這位主要決策者,不確定是否真的了解奶奶的情形,他徵詢其他醫院的第二意見後,堅持醫療團隊一定要幫奶奶裝心律調節器,「不然就是沒有積極救人」、「棄患者死生不顧」。就在開完家庭會議後隔周,這位奶奶興許是不想再受折磨,或是不希望各方為難吧,她在清晨走了。


堅持救到底


另一個故事,是一位癌末的阿姨,診斷出來時已經末期了,已經多處轉移,她原本已經決定不要接受化療,但是家屬堅持繼續治療,這次化療後她突然血氧大跌,呼吸非常喘,意識不清,因而到本院急診就醫。因為阿姨已經出現呼吸衰竭、腎臟衰竭的情形,而患者本身狀態已經很差,西醫照護團隊建議不要再多做其他積極的醫療處置,走向安寧緩和,但是阿姨的兒子捨不得放手,希望會診中醫最後拚搏一次。


所有醫療團隊已經努力過了


主治醫師聽完這個病人的情形,跟我們分享了他的想法。以前他剛升上主治醫師的時候,遇到這種情形都會覺得「西醫為什麼都拖到這種時候才會診」,但隨著看了更多案例,年歲也增長之後,漸漸的他不這麼想了,他轉念認為既然家屬們都把中醫當作最後的希望,我們也知道病患的死亡已經是可以預期的結果,我們不如就讓患者最後這段路可以生命徵象平穩讓家屬有足夠的時間做心理調適

面對親人即將離世其實是需要足夠時間做心理準備的,透過中醫的協助,雖然我們也無法治癒當前的疾病,但是因為我們的探視與關懷,讓家屬知道,所有醫療團隊都努力過了。這樣其實是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也可以做為家屬跟西醫照護團隊之間的緩衝

以前還沒考上後中的時候,我其實就很敬佩專門照護重症病患的醫師,在現今醫療趨於崩壞的環境下,在醫美當道,五大皆空的醫療現場,願意做這種高風險,報酬不太高,卻可能需要跑法院或是遭遇醫療暴力的重症照護。雖然後來我考上的是後中,但似乎冥冥中老天爺對我有所期許似的,讓我有機會以這樣的方式參與了重症患者的照護。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有越來越多西醫看到中醫在重症照護可以扮演的角色,讓中西醫可以一起攜手搶救垂危的生命;對於無法救回的生命,至少我們可以治療家屬


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生死議題比專業醫學知識還難


上一次為了生命逝去而悲痛,已經是4年前阿嬤過世的時候了。這一次,是開始行醫以來,第一次為了從手中溜走的生命而落淚。

醫者從來不是神,而是努力的在鬼門關前把人從死神手中拉回來,但拉不回來的時候,自己也要學著放手。在從醫路上,漸漸認為當醫生最難的不是專業、艱澀的醫學知識,而是醫病關係,是生死議題。

從醫邁入第三年,我看過病人順利脫離呼吸器;也看過中風的病人在手中悉心照護之後慢慢可以坐起來、可以說話、可以走路;還看過原本肝昏迷,差點被認定過年後就會走的病人,在中西醫結合治療下奇蹟似的甦醒......但是這一次,怎麼也喚不回「學長」的生命.......


病房來了外訓的中醫師


「學長」是我R2時夏月到胸腔內科外訓認識的,那個月是醫院評鑑前一個月,全院上上下下都如火如荼的為即將到來的醫學中心評鑑忙碌著,也是我當教學總醫師前的一個月。我跟著胸腔內科裡在肺癌領域有著卓著表現的 黃俊耀醫師 學習。

黃醫師總是非常熱情、開朗的和病人寒暄,和病人及家屬關係都非常好,每次見面就像好久不見的老朋友一般,熟一點的會互虧;面對初診斷為肺癌而情緒焦慮低落的病人,也能充分展現出身為醫者的溫暖,是從各方面都值得後生晚輩好好效法的好醫師,常常從大老遠就可以聽到黃醫師爽朗的談話,難怪深得病家們的心。

這天黃醫師給我來了個小挑戰,希望我挑一位病人,好好進行history taking,了解這個病人發現、診斷及治療的過程,並且學習肺癌診斷、治療的準則,以及目前最為顯學的精準醫療的概念。我在巡房過程中開始尋覓適合的對象,同時也希望找比較不會拒我於千里之外的,剛好在巡房過程中偶然發現有位病患似乎剛診斷為肺癌,心情十分低落,但是似乎對醫護非常友善,於是我就詢問黃醫師可不可以選這位病人。

黃醫師乍聽之下,原本還有點擔心,怕他這麼焦慮會不會不願意讓我接觸,而且這位病患又是高知識分子,還有法律專長,但後來想想也許可以藉機讓我多關心他,多跟他聊天,看會不會比較能接受,於是我就開始接觸了這位病患。

沒想到我跟黃醫師一開始的擔憂都是多餘的,「學長」其實非常健談,也非常幽默,夫妻倆一聽到我是中醫住院醫師,不僅沒有把我拒於門外,還非常熱切地詢問我有關中醫的問題,包括怎麼吃、什麼症狀可以按什麼穴位改善等等。

因為有些化療藥物會造成神經病變,有些人表現手腳末梢麻木,有些人會有味覺喪失,而「學長」則是出現嚴重的雙側耳鳴,當他知道我是中醫師後就跟我反映他的困擾,我幫他稍微按了一下 耳神門、聽宮、聽會 等穴位後,他們很驚奇的發現症狀減輕不少,信心大增。

肺癌在過去是一個很難治療的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但是因為前線有許多努力鑽研相關機轉與特定突變基因型的生物醫學領域研究人員,日夜兢兢業業的研發出各種新型的小分子標靶藥物,拜 精準醫療 蓬勃發展所賜,現在肺癌病患在確診為肺癌之後,可以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找出特定的突變基因,對症下藥後,肺癌也可以控制得很好,就像一般的慢性病一樣只要定期回來追蹤就好。很幸運的是,「學長」的基因型剛好是預後比較好的突變型。

之後幾次訪視,「學長」夫妻也對我越來越熟識,就像老朋友,更像是他們看待後生晚輩一樣,視如己出,無話不談。每到化療住院,「學長」的太太也會讓我知道,我一有空就會抓緊時間去探望一下。

經過幾個月後,「學長」開始習慣這樣的治療生活,在醫院治療期間只要身體許可的前提下,黃醫師也讓「學長」住院期間可以偶爾到院外透透氣;在治療的空檔也可以帶著「學姊」去享受人生。雖說已經習慣了,但是怕針,又有幽閉恐懼的「學長」在黃醫師門診要安排下次治療時間的時候,往往會央求黃醫師稍微寬限一下治療的區間,讓他可以享受一下「小確幸」。

「學長」常說,在生病之前,他總自認為所有事情都可以自己掌握得很好,在商場上、在談判桌上,沒有他談不成的生意,沒有他打不贏的官司;他知道自己罹癌的時候,差點就一蹶不振了,因為他第一次遇到他無法掌控的事情。

就在他萬念俱灰的時候,遇到了兩個年輕可愛,又有耐心的小護理師;又遇到了剛好來外訓的我。當時其中一位小護理師剛經歷了婚姻的創傷;當時的我對於自己能不能一路成為獨當一面的醫師非常不確定,也沒有自信。就像冥冥中註定似的,我們不約而同地在這個時候相遇,於是他就開始幫助小護理師處理婚姻官司;鼓勵我:

「你的資質很好,而且你很有成為一位好醫師的特質,你不要妄自菲薄,畫地自限,我還要等你升主治醫師之後要指定會診你呢!」


今年四月初,「學長」例行性的回來住院,但是前一個月「學長」感冒了,而且還肺炎,打了抗生素好幾天終於好一些,剛好「學姊」在電梯遇到我,便約好當天晚上在外面簡單吃個飯,聊聊天。我們那天晚上天南地北的聊,聊到之後要找機會來我的門診看中醫;聊到之後如果要去日本玩可以找「學長」規劃行程;聊到「學長」夫妻倆相識相愛的過程;聊到等「學長」體力再好一些可以一起約出來玩。

「學姊」一直說「自從認識你學長後,我出門都不用帶腦袋的,他都把我照顧得好好的,我不知道你學長萬一哪天走了我怎麼生活?」

這是我第一次跟病人像親友一樣一起出來吃飯、相談甚歡,沒想到竟然也是最後一次跟「學長」夫妻一起吃飯。


來不及發出去的會診單


五月某個周五傍晚,在我報告完之後突然來了一床新會診。接完會診,看完病人忽然發現隔壁開著門的病房傳來熟悉的聲音,「學長」又住院了,但這次不是例行性的標靶治療和化療療程,而是因為反覆性肺炎及肺栓塞住院,主治醫師也由原本的黃醫師換成胸腔外科的照護團隊。

我驚訝的進來寒暄探視,看著已經很久不需要戴氧氣的學長又開始戴起氧氣,呼吸也有點喘,心裡暗自想著不妙,果然一把脈覺得這不像我平常把過很多次的肺炎病人脈象。「學姊」本來就有點擔心,之前就有想要傳訊息諮詢我的意見,但因為善解人意的「學長」不希望我擔心,會影響到我的工作,因此要「學姊」不要告訴我。

謝伯駿主任是我現在在跟的臨床老師,因為他跟胸腔內科已經有長期合作,臨床療效也非常穩定,被照顧的病人也進步很多,我非常希望「學長」能主動向胸外醫師提出會診中醫謝主任的要求,然而這時候「學長」還是非常顧慮,擔心西醫會認為他不相信西醫的治療。

隔週一,我沒看到「學長」的名字出現在會診清單中;再隔一週,我還是沒看到「學長」的會診單。

就在那週五,我一如往常地到病房看手上照顧的會診病人時,那位小護理師突然把我攔下來:「『學長』昨天凌晨走了。


雙魚男最後的浪漫


小護理師告訴我,我會診偶然看到「學長」的那時候,其實「學長」已經很喘了,胸部X光看起來有一邊的肺都白掉了,就在我看完他,希望他會診中醫的隔週一,他就因為血氧掉太低,被送往內科加護病房,但是「學長」不希望我擔心,所以沒有人告訴我。

在內科加護病房,因為生命徵象很不穩定,也使用很多鎮靜劑,過世前「學長」幾乎是意識不清的狀態,身上也多了很多管路,受了不少磨難。

凌晨他走了,就連離開,也要充滿雙魚男的浪漫,讓我留下他清醒、帥氣、博學的最後印象。

護理師跟我說,「學長」是凌晨三點走的,她那天小夜班,有感知到「學長」來到她的夢裡跟她告別,告訴她「加油喔!你會越來越棒的!」奇妙的是,一週後,正好頭七那天,晚上我一回到宿舍,被眼前場景驚呆了......我明明確定我出門前沒有開窗戶,但我的地板溼了一大塊,窗戶還大開.......而昨晚還有一隻大大的蛾,停在窗外,就好像「學長」靜靜看著我,為我加油,就跟4年前阿嬤過世後的某天,一模一樣的場景,我知道,「學長」回來跟我告別了

「學長」,您的業已經還完了,可以早點隨著佛祖去修行,再也不用打針受痛了。謝謝您用短短這一年認識的時光,帶給我如此寶貴的生命教育,希望您下輩子可以帶著滿滿的福報,乘願再來做菩薩,度化眾生。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泰戈爾《飛鳥集》




2024年4月12日 星期五

偏方哪有這麼神!中醫師教你正確看待癌症治療





腫瘤科病房的日常


腫瘤住院照護下午開完會之後一如往常的隨著主治醫師看腫瘤住院會診病人,就在巡完房、做完一系列相關流程之後,我獨自上樓還健保卡,就在此時,熟悉的諮商心理師叫住了我:

「魏醫師,有一位腫瘤病人有會診中醫,他的病況似乎不是很好,已經有多處轉移了,病人家屬很心急,準備了一些偏方想要給病人吃,但是西醫要他先諮詢中醫師的意見,但是他覺得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你可不可以去跟他說明?」

我心想:「什麼偏方.......讓家屬那麼堅持?」接著就同意隨著諮商心理師去會一會這位家屬。

到了病床旁,映入眼簾的是悉心照護生病母親的中年男性,母親正因治療後身體不舒服躺臥病床上休息,為了讓病患好好休息,不要被打擾,我請病人家屬到病房外聊聊。


(示意圖)


理解家屬想為病人奮力一搏的用心


在現代資訊爆炸,人人都有機會透過網路製造與散播資訊的時代,判斷資訊的真偽是現代人非常重要的課題。坊間的偏方幾乎是每位中醫師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必考題。偏方之所以不斷出現,其實可以理解是來自病患家屬的關心,是一種「想為我的家人做些什麼」的心態,但是在與病魔搏鬥的過程,也要選擇適當的方法,並且好好充分理解、遵循醫療團隊的專業建議,有問題也應與醫療團隊仔細討論,共同找出對病患本人最好的治療方案(醫病共享決策)。

之所以稱之為「偏方」,通常並沒有經過嚴謹的科學實證研究,只有依靠口耳相傳的「民間經驗」,然而常常標榜著「養生」、「抗癌」、「天然」、「中草藥」、「沒有化療常見副作用」,有些偏方可能無傷大雅,還可以讓患者或家屬得到心靈的依託,但有些偏方卻危機四伏,若有病人真的相信並使用了偏方,排拒正規醫療,卻往往是中醫來背鍋......身為有著生物醫學背景的中醫師,我常為此感到十分憤慨,竟然有人為了賺錢,兜售昂貴又不一定真的有幫助的藥物或食品,又心疼病人遭遇的巨大生理痛楚。



什麼是中藥?教你判斷常見偏方的合理性


所謂的中藥,其實是泛指 所有可以用中醫理論應用的藥物,這些藥物通常具有比較明確的偏性(比如偏寒、偏熱等等),因此可以用來調整人體被擾亂的陰陽氣血平衡,在清代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甚至曾運用中醫的基礎理論使用阿斯匹靈,所以如果用中醫基礎理論思考所開立的西藥,其實也是廣義的「中藥」喔!

在中藥中,也不乏許多平常被我們當作日常食物的食材,最常見的就是我們在坊間四神湯中看到的蓮子、薏苡仁、山藥,這些可以當作日常食用的中藥材,因為偏性不像其他中藥那麼明顯,所以可以當食物,稍微大量的食用。接下來,我們以病人家屬舉的例子,教大家怎麼判斷偏方可不可以用?

1. 構樹葉茶:

據病人家屬說法和網路查詢結果,認為構樹葉中含有大量硒可以抗癌。說實話在今天以前,我其實不知道什麼叫構樹XD但是講到後面的硒元素,其實許多天然的蔬菜、蕈類都有這些對身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與其多花錢去特別買構樹葉茶包,不如好好的均衡攝取天然的食材,能得到最完整的營養,也更容易被吸收。如果擔心病人無法吞嚥或咀嚼,可以把這些富含微量元素的天然食材簡單川燙後低溫打成汁。而以天然藥用植物為主的中藥其實也富含這些微量元素,也可以透過合格中醫師的診斷,開立適合病患當下病況的藥物。

2. XXX營養補充品:

是高單價的營養補充品。基於要有足夠營養才能好好修復化療後的身體的原則,基本上我不會反對病人攝取這樣的營養補充品,但建議家屬應該要衡量自己的經濟狀況,不要勉強,畢竟腫瘤的治療過程隨著日新月異的醫學進步,新的藥物也越來越貴,您的銀彈要用在刀口上,病人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療。如果真的買不起這些昂貴的營養品,也不需要灰心,多補充高蛋白的食物、注意營養均衡和規律的作息,就是很好的照顧。

3. 牛樟芝

台灣特有種的藥用蕈類,其中三萜類化合物具有抗癌、抗發炎的效果。然而依照目前的多項研究,牛樟芝主要對於肝細胞癌有一些效果,但對於其他癌別還沒有足夠的研究。況且牛樟芝從中醫角度來說,它是一個大苦、大寒的藥物,對腸胃也有一些刺激性,如果本身體質比較虛,服用牛樟芝可能會讓他腹瀉、免疫力下降等,不太建議長期使用

4. 地棉根

又稱為南嶺蕘花,屬於蕘花屬的植物,在這個屬中的植物其實都有些共通點,就是非常苦寒,雖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效果,但他們都有毒性,是中醫領域中非常峻猛的藥物,使用這類毒劇藥物是非常需要合格中醫師的專業判斷的,如果正在進行治療,或是本身體質已非常虛弱,還使用這樣峻猛的藥物,可能不僅幫不上忙,還會讓病人身體更無法負荷接下來的治療,這類藥物真的不能隨便使用的。

5. 小蘇打粉加黑糖水

據說這是來自一本2015年出版的美國自然醫學博士的暢銷書;然而這個做法其實是充滿爭議的,國內也已經有不少腫瘤科醫師寫過專文闢謠。小蘇打粉溶在水中(另一說是蘇打水)會釋放二氧化碳,並且讓溶液呈現弱鹼性(若是蘇打水則有較強的鹼性,對腸胃道黏膜有更強的刺激性),再加入黑糖......不覺得跟汽水有點像嗎?如果喝小蘇打粉加黑糖水可以殺死癌細胞,那愛喝汽水的你可就要當心了!因為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更兇猛及頑固,如果這麼兇猛的細胞都可以被小蘇打粉加黑糖水擊潰,我想正常細胞大概更是潰不成軍了......


中醫介入在癌症治療可扮演的角色


我相信縱使是合格的中醫師,也不太能接受患者隨便使用偏方,但是我們也可以理解這可能是家屬的一片好意,通常我們也不好苛責。其實除了這些偏方以外,在醫療資源非常充足的台灣,還有另一套正統醫學理論是有機會陪伴患者度過腫瘤治療的,而這一套醫學就是源遠流長的中醫,很剛好的,台灣具有非常得天獨厚的環境,培育出非常多優秀的中醫師。

回顧整個中醫發展歷史,其實很早就發展出許多關於腫瘤治療的處方,經過時間的淬鍊及西方醫學的演進,中醫在腫瘤治療的角色慢慢轉換為輔助的角度,而且這樣的輔助角色越來越受到重視。

健保署根據目前越來越多成功案例與實證醫學研究成果,著手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中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這個方案針對癌症病人在住院期間接受癌症相關治療過程,提供中醫輔助治療,改善治療相關副作用或後遺症,以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只要您接受治療的醫院設有中醫科/部,且有承辦本項計畫,且您符合資格,就可以使用中西醫整合照護。

中醫可以幫忙改善治療過程常見的手腳末梢或舌頭麻木、黏膜破損、皮疹、疲倦、血球低下等副作用,讓副作用比較晚發生,即使發生了也不會嚴重到影響生活品質。值得注意的是:

接受中醫治療,不代表您可以在未經西醫評估下自行中斷西醫正規治療。


我們相信,面對癌症,唯有結合古今醫療智慧結晶,才能讓病患可以有尊嚴、有生活品質的完成療程。


點我掛號

2024年4月7日 星期日

地震後好好照顧自己的小心靈





一念之間的震憾


4月3日特別早起,5:30左右就睡不著了,既然都醒過來了,而且也有答應我們醫務助理要參加志工早會拿醫院的晨間人文學分,於是整理好書包一如往常的到醫院準備參加活動,不過這一天不知怎地,好像不是很順遂,可能也是前一天睡眠品質不好的關係,精神也不是很好,一直忘東忘西,好不容易6:30就到醫院,原本以為離6:50早會開始還有二十分鐘,可以好整以暇的晃去會場,結果到了醫院摸一摸口袋,發現自己竟然忘了最重要的手機!因為宿舍離醫院大約要8-10分鐘的步程,只好急忙趕路回去拿手機。

參加完志工早會之後,已經7:40,原定要跟著主治醫師看指定會診,正要到病房與主治醫師會合的時候正好接到主治醫師的來電,原來主治醫師是打來跟我說,病人決定出院之後再到中醫門診就醫及開診斷書,病人不想會診了。離醫院圖書館開館的8:00還有一點時間,也離11;30另一位主治醫師chart round還有很多時間,手上會診病人也在前一天先去看過,原本想著要回宿舍修整一下,順便寫寫作業,但又有點懶,不想跑來跑去,時間也有點尷尬,只好先把書包等隨身物品帶到中醫部另一間辦公室,剛好遇到一位實習中醫師學弟。

原本正打算要離開醫院去買個簡單的早餐,但跟學弟聊得太忘我(事後我也忘了到底聊了些什麼),就一路聊到7:58,正準備要離開辦公室時忽然發現好像有點暈暈的,接下來開始聽到走廊上傳來尖叫聲和建築物劇烈搖晃的聲響,東西也開始被震落,心裡一驚,這是地震,而且震度應該頗大。這間辦公室沒有對外窗,但有兩扇離我很近的門和桌椅,我潛意識的把兩扇門打開,隨後就震到站不住,只好本能地蹲在會議桌旁邊(這不是正確示範,因為辦公室的會議桌並不安全,桌板很薄,反倒牆邊的桌子比較穩,但因為實在太晃了,我只好就近蹲下來以維持身體重心)。

慈濟醫療體系因為有自己的醫學系、後中醫系,在慈濟醫療體系中慈濟大學的見實習醫學生占比很高,尤其在中醫部,每年約有8-10名實習中醫學生來自慈濟大學。可能慈濟大學位居花蓮,平常花蓮就時常發生大大小小的地震,可能也被震得見怪不怪(欸不是!該躲還是要躲啊......),在我被震得站不住的同時,來自慈濟大學的學弟非常淡定地站在另一邊說「嗯,這地震有比較大喔!」(事後問其他同樣來自慈大的R1學弟,他也是很冷靜地坐著看住院病歷準備晚一點要上去看病人,他就說「反正地震也不能幹嘛,只能等地震過去啊!(坐以待斃?)」)

在地震稍停之後,在買早餐(壓驚?)的路上看到大樓磁磚掉落下來,清潔人員和醫院工務努力整理震後的環境,醫院志工也在安撫來院的大德,路上、早餐店每個人第一句話都是「剛剛地震好大」。慶幸就差一念之間,我就不是在安全的醫院裡度過這強烈的地震。後來幾天陸續傳出大樓歪斜、倒塌、蘇花公路被落石阻斷,還有太魯閣國家公園有很多民眾因為落石坍方受困等新聞。


心靈膚慰的力量


災後的每一天,大大小小的餘震不斷,讓人隨時都覺得在地震,睡眠品質也不是很好,為了怕沒察覺到地震、逃生不及,也有很多人裝了地震預警APP,時不時來的地震預警讓人心情無法鬆懈,在距離震央有一大段距離的我們都嚇得如同驚弓之鳥,更何況是位在花蓮震央的民眾以及罹難民眾的家屬,不只是撕心裂肺的創傷,更要時時擔心害怕,一方面還要苦惱災後重建的資金,真的是令人心疼,幸好同樣在花蓮設下總部的慈濟基金會和花蓮慈濟醫院總院第一時間派出經驗豐富的救難人員、強大的志工團隊等前往災區,與當地救災人員、警消系統一起救災,不只讓受災民眾得到充足物資,同時也得到心靈安撫。

不要小看心靈安撫的作用喔!在災害發生當下,也許還沒時間反應過來,但災害過去一段時間之後反而是最容易發生憂鬱、焦慮等心理反應的時間點,如果發現自己出現 莫名其妙恐慌、忽然覺得焦慮與情緒低落、想哭、容易做惡夢或容易被驚醒、感官特別敏感、容易被嚇到或被激怒、多思慮難入睡 等症狀,可能就代表可能陷入了 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以先找親友訴說,也可以找專業的心理諮商或其他社會資源,另外也可以找身心醫學科或中醫師,中醫師可以透過中藥、針灸等方式可以恢復情緒穩定以及改善睡眠。


什麼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 Stress Disorder)是指因為經歷重大事件後,受到劇烈的心理衝擊,所造成的一系列身心失調的情形,但是這些創傷後心理需要幫助的人們往往不一定以情緒的方式來表現,有時候表現出來的卻是「這裡痛那裏痛」、「全身不對勁不舒服的感覺」或是「睡眠障礙」等等,臨床的表現沒有專一性,尤其在中醫門診中更是如此,因此醫師更需要全方面考量,抽絲剝繭,找出真正的原因,畢竟解鈴還須繫鈴人,如果未發現背後真正的原因,只是針對表面的症狀處理,很難對症下藥。


一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教我的事


在升R3前,當時我的門診時段還在周四上午,根據之前跟我開相同時段門診的學姊分享的經驗,這個時段因為與身心科李嘉富醫師重疊,可能會有幾個身心科的病患看完身心科就來中醫就診,而為了縮短等待時間,往往會選擇住院醫師的門診。

在一次門診中,有一位初診病人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因為數年前的電擊意外,高壓電穿過他的手臂造成嚴重的燒燙傷,此外也造成心臟驟停,歷經九死一生的他在強大的醫療團隊悉心照護下,經過反覆植皮、復健,終於甦醒,也慢慢恢復功能,然而遭遇過這樣恐怖的事件之後,他陷入了人生低谷,罹患憂鬱症,有好幾次想不開的念頭,睡眠也很不安穩,容易做惡夢,有人關門就會被嚇到,排便也很不順暢,一直需要依賴軟便劑及西醫開的安眠藥。因為想要讓自己脫離對安眠藥的依賴,於是來中醫就診。


(圖非當事人,為Canva內建的AI製圖而成)


一搭上脈,發現左關弦緊,右關有明顯的氣滯造成的顆粒感,於是開立了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石菖蒲,讓他帶回去,並囑咐他中午過後再服用。後續他都有按時回診,且每次回診都是帶來好消息,每次症狀都更好了,漸漸的他自己慢慢減少安眠藥的劑量,人也越來越開心,每次都笑笑地進出診間,讓我非常的欣慰。


臨床思維解析


這個處方、脈證是在跟中醫內科主任門診過程中學到的,是處理少陽樞機不利重症的常用方劑,這種少陽樞機不利的情形嚴重到影響到水道的運行,因此方中有茯苓。方中龍骨、牡蠣可以重鎮安神,讓患者比較容易入睡,睡眠持續時間比較長。之所以另外加石菖蒲是因為從現代藥理的研究結果得知,具有延遲神經突觸間神經傳遞物濃度的效果。


點我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