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孟鈞中醫師|中醫內科: 當醫療轉為陪伴,愛開始綻放

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

當醫療轉為陪伴,愛開始綻放

作者:魏孟鈞/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內科





那天是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她出院了。戴著帽子,消瘦的臉龐仍掛著堅定、勇敢的招牌笑容,由女兒推著輪椅離開病房。她總是說我們是她的貴人,在她的邀請下,我們在莊嚴肅穆的佛堂外合影,為彼此留下醫病之愛的紀念。



一開始的相遇

她是一位罹患罕見腹膜癌的病人。當我們第一次在病房相遇時,她的腹水已經嚴重到像懷孕五、六個月,不但壓迫橫膈導致胸悶、氣喘,連下肢也因回流不良而腫脹緊繃。坐也不是、躺也不是,病痛幾乎將她困住。但她的眼神裡,卻仍帶著堅定與信任。


西醫試著使用各種方式,試圖減少腹水的量,但因為她對治療的效果很敏感,持續的水瀉讓她苦不堪言,稍微使用止瀉藥就會大便困難、嘔吐。我們在中西醫共同照護下,透過針灸與中藥治療幫她一點一滴地減輕負擔,漸漸的,腹水在每一次的返院治療過程中越來越少,從原本如懷孕五、六個月大,慢慢縮成三個月大,到現在已完全沒有腹水;下肢水腫的情況更是在短短一週就明顯消退。



希望中醫帶來奇蹟

但命運並未因此停止試煉,一波波化療與癌細胞的侵襲,讓她的身體越來越脆弱,反覆腹瀉讓她體力不支、肌肉消瘦;最愛美食的她,上次入院因為嚴重的腸阻塞而被禁食兩天而感到低落絕望。那天,她坐在床邊,誠懇地看著我說:「我一直都知道我的身體可能無法再承受更多的治療,也知道病情會持續走下坡,但我沒想到時間來得這麼快。」


我靜靜地握著她的雙手,聽她說著,讓這句話在空氣中停頓片刻。


「從去年起我們結下了緣分。雖然化療可能無法再承受,但我還是抱持希望,希望奇蹟可以再次降臨,也希望中醫可以再幫我多爭取一點時間,讓我有足夠的體力和時間陪伴我的家人,以及完成想做的事。」


我握著她的手:「你很勇敢挺過了很多次艱辛的治療,你的勇氣鼓舞了我們,我們再一起努力。」


在每一次的診療中,她的身體雖然越來越虛弱,但心,仍有著想走下去的力量。每天針灸時,我會握著她的手把脈,感受她的脈象,也讓她感受到另一雙手的溫度;身為醫者,除了施醫施藥以外,更能給予心靈療癒力量。我們聊著她的回憶、聊著她的夢想,也常常開玩笑的跟她說,「我最喜歡10這個數字了,所以我都針10針,留針10分鐘」她也燦爛得回應我「這樣就是十全十美,很好」。



陪你醫路同行,看月亮升起

後來她再度因劇烈嘔吐、低血壓而到急診就醫、住院,那時我剛好在國外休假,是她的丈夫傳訊息告訴我這件事。我請代班的學弟——劉上銘醫師先去關心她,我回國的隔天就到心蓮病房關心她。我告訴她:「現在主要照顧你的住院醫師也是很優秀的醫師,交給他來幫你。我來,是以老朋友的身份陪你聊聊天的。」


學弟告訴我,她的女兒六月份就要結婚了,「我不知道能不能撐到六月那一天,但我衷心祝福她,願她未來能幸福一生。」她曾等待奇蹟,更等待一個可以親自說出口的祝福。


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中醫常被認為是輔助的角色,但對她來說,中醫像是某種能讓她保有尊嚴、甚至喚起希望的存在,也讓她這一段生命旅程充滿希望和溫度。她不是放棄,而是選擇了一種更貼近自己、更溫柔的方式來面對接下來的旅程。


她是個勇敢且優雅的女士。從來不讓病情奪走她的溫柔,也不讓困難壓垮她的尊嚴。即使在最不舒服的時候,她仍然擔心的是我和我的指導老師——謝伯駿主任,會不會忙得沒有時間吃飯?會不會沒有時間休息?


我們常說醫病關係要保持界線,但在她身上,我學會了真正的醫療不只是治療疾病,而是與她一起走這一段生命旅程。我們不是單純的醫師與病人,而是一路同行的夥伴,在這條旅途中,我們給予的不只是醫療,更是信任、溫暖,與一份深深的祝福


她的故事仍在繼續,我們誰也不知道她是否能撐到六月的婚禮,但我知道,她已經很努力了。而我們這些醫者,也用我們的方式——一針一藥、一握手、一句話——讓她的旅程陽光和煦、微風宜人,「十全十美」地,走向她心中那個最美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