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冷氣團南下,天氣驟降,覺得整天都提不起勁?
蓋了厚重的棉被,一樣手腳冷吱吱?
天氣太冷,不想出門,不想叫Uber,但又不知道可以吃什麼?
沒問題!這篇就來教大家冬令進補,健康營養不求人!
順應四時,秋收冬藏
《黃帝內經》是中醫師養成的過程中必讀的重要經典,它集結了中國先秦兩漢古人對於人體的認識,並且透過觀察天地萬物變化,與人體的交互作用,解釋生理病理以及養生之道。古人在觀察大自然運作的規律,以及萬物生長的型態,歸納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性,人體的運作也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規則,才比較不容易生病。
在自然界中,春天是萬物度過寒冬後,開始甦醒萌發的季節,此時生命力最旺盛,「氣」的運行方向也比較傾向於上,古人觀察到這個現象,認為這個時節萬物萌發的樣子,就好像是樹木不斷往上生長延展,以利自己獲得更充足的陽光好能進行光合作用一樣,因此對應到「木」這個元素(可以想做是一種符號),若比喻人類的不同階段,相當於嬰幼兒時期。
夏天則是百花齊放的季節,此時是萬物生長最茂盛的季節,也是「陽氣」最強的時節,如日中天,普照大地,大地溫暖甚至炎熱,古人認為夏天就是「火」的代表,就像是人類的青少年、壯年時期。
萬物在夏天極盛之後,進入秋天之後生命力慢慢會開始衰退,農作物在經歷過夏天極盛時期之後,也已經長得很好,可以用鐮刀、剪刀、收割機採收下來,古人認為這樣收穫的季節,對應到「金」這個元素,就像是人類進入中年,生理機能慢慢開始走下坡。
在寒冷的冬天,萬物為了保存能量,減少消耗,有些動物會進入冬眠;有些動物則會攝取更多的食物來維持生理機能。到了冬天人類也會不自覺地增加熱量攝取,以維持體溫和正常的生理功能。在大陸型氣候或是高緯度的地區或國家甚至會下雪、湖面結冰,古人把這個概念用在冬天,對應到「水」這個元素,也因為「冬藏」的規律性,讓華人一直有「冬令進補」、「補冬」的習慣。
古今營養攝取大不同
在過去農業社會,食物取得不易,也沒有足夠安全有效的保存方式,醫療也較不發達,這些營養學、醫學知識掌控在少數人手中,也只有王公貴族才有機會接觸到醫生,有專業的庖廚為他們準備、保管食物。因此在工業時代以前,只有秋收後或大過年才有充足的營養,因而特別重視「補冬」這個習慣。
但是現今社會有大規模的養殖、栽種、農改製程和技術,食品加工業也非常盛行,有很多防腐的方式被一一研發運用,食物的取得和保存變得比老祖宗容易許多,甚至因為食物可以被輕易、便宜且大量的製造,因而造成許多浪費。
不過,即便有這麼充足的食物,加上先進的醫藥,人類似乎也沒有比以前更健康,為什麼?現今社會有很多因素,持續在干擾大家獲得健康,包括工業的快速進展帶來的各種污染、生活型態的改變、工作環境與壓力、緊繃高壓的生活步調等。還有一個原因是,食物雖然變充足了,但是大家的營養觀念卻沒有與時俱進,吃「過量」、吃得「很罪惡」、吃進一堆「添加物」。
傳統補冬鍋物宜忌
傳統補冬的日子來臨時,往往可以看到薑母鴨店、羊肉爐店、麻油雞店都會大排長龍,為的就是那一鍋純正炭火慢燉而成、充滿大量肉類、薑片、溫補藥材,並且飄著米酒香氣的高熱量鍋物。
這種傳統的補冬鍋物,一口喝下,不僅暖手暖胃,也同時吃進多餘的鹽類、油脂,以及已經過剩的蛋白質,如果還加點貢丸、鑫鑫腸、各種加工火鍋料、火鍋餃,還吃進更多的添加物。但是這種補冬必吃的料理,在家真的不容易準備齊全,而且也不是家家都會做,怎麼吃才健康?
平常就容易燥熱、口乾、口破的人,或是受到懷孕期間代謝上升影響而容易燥熱、怕熱的孕婦,並不適合吃薑母鴨、麻油雞,
像薑母鴨在烹煮的過程除了加入老薑、米酒以外,傳統上還會使用一些溫熱的中藥材下去熬;麻油雞雖然不需要使用這些溫熱的藥材,但黑麻油本身就是非常燥熱的食材,就算不加米酒,一樣也會讓身體非常燥熱,有些人甚至會嘴巴破好幾個洞、嚴重便秘或是流鼻血,這就是「補過頭」了。
羊肉性溫,經過適當的烹調方法後,是一種老少咸宜的補冬好食材,而且在《傷寒雜病論》和《本草綱目》中都記載了羊肉的藥用價值;然而羊肉爐就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了。目前市售的羊肉爐主要分為三類湯頭:紅燒、藥燉、蔬菜。依照溫燥性質的強弱,可以這樣排序:紅燒 >= 藥燉 >> 蔬菜。
紅燒羊肉爐口味非常重,也會另外加入米酒,可以很有效地掩蓋掉不被有些人接受的羊羶味,但同時會攝取過多鹽分和油脂,和麻油雞一樣,容易燥熱、口乾的人,以及有高血壓、高血脂病史的人,不建議使用。
藥燉羊肉爐則要視個人體質而定,而且每個店家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獨家配方,有些會仿照《金匱要略》的當歸生薑羊肉湯進行調配,有些則會加入其他藥材,不過大抵上最常用的也是一些偏溫熱的藥材。適合每到冬天手腳冰冷的人使用,孕婦則應視情況少量使用。
蔬菜羊肉爐通常會加入大量新鮮蔬果,與羊肉一起燉煮,生鮮蔬果本身性涼,可以中和羊肉的溫性,同時帶有天然蔬果的鮮甜味,調味也較適中,適合各種體質的人使用。但是因為用新鮮蔬果熬製,可能會含較高的鉀,慢性腎臟病患者應斟酌使用。
遵守補冬五原則,健康吃補腰圍不變寬
- 加水稀釋少鹽分
- 多蔬簡醬少加工
- 分包分次八分飽
- 全天熱量要控管
- 飯後散步多運動
建議把湯頭和湯料外帶回家自己處理,可以把湯頭、湯料分成三到五份,等放涼之後分開包裝,一次只取一包,剩下冷凍起來保存。
每次重新烹煮加熱的時候加入等量的開水,對半稀釋(也可以加更多水),減少鹽分攝取量;再加入蔬菜等食材,重視營養均衡攝取,同時避免加工火鍋料(加工程度越高的越應避免)。
因為這些鍋物已經有很高的鹽分了,盡量不要再額外蘸醬,如果不習慣,醬料的配製盡量簡單,我推薦一種蘸料配法,適合各種鍋物:
少許和風醬油+白蘿蔔泥(性涼退火)+蒜泥/蔥花(增添香氣、抗氧化、抗發炎)+辣椒(嗜辣者可加)+一到兩滴香油(增添香氣)
既然這一餐已經吃得很營養,攝取很高的熱量了,其他餐就要更注意熱量攝取,同時避免吃點心、零食;飯後可以多散散步,雖然能消耗掉的熱量不多,但是可以促進消化,避免睡前還沒消化完,造成胃食道逆流,也可能影響睡眠品質。
之後再推薦幾道除了藥膳以外,也很適合「補冬」的料理。記得隨時關注,獲得更多現代中醫科普知識。